我市圆满完成春季造林任务

2015-05-06 点击数量:1456

今春以来,我市坚持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大打造林绿化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到目前,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1.26万亩,占春季造林任务的119.3%。其中完成生态经济示范区造林2.05万亩;浅山丘陵区种植核桃4.7万亩;绿化村庄1204个,造林面积1.97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39.3公里,造林1.57万亩;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1万亩,折合造林面积1.77万亩;绿化河渠131公里,造林0.85万亩;完成苹果、梨、油牡丹等其它造林9.05万亩。今春造林主要呈现出五个明显特点:

一是坚持工作部署与督导相结合,任务落实有保证。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印发了《2015年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市造林绿化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了各县市区,并制定了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了时间节点,细化到月、责任到人。228日我市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会上专项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39日,在行动早、进展快的威县召开了春季造林现场调度会。主管市领导魏存计、邱文双多次深入县市督促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造林工作开展。同时为确保任务落实,进一步加大了工作督导力度。市林业局成立了由4名副局长带队的四个督导组分包县市,开展巡回督查。还建立了两天一反馈制度,并及时在《邢台日报》等新闻媒体公布各县市区造林进展及排位情况,督促工作落实。各县市区也都把造林绿化列入干部年终考核目标,加大了督查力度,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牵头、纪委、审计、林业等部门参加的督查组,天天督查,随时通报,在全市形成了层层督、环环查的造林督查格局,确保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是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公司造林成主体。县、乡政府负责土地流转,通过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手段,吸引大公司、大户等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今春全市重点造林工程中公司造林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河北宝晟农业开发公司老板张保国在红石沟经济示范区建设中,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红石沟园区水、电、路配套工程,整合土地2千多亩,新造林1700亩。威县政府对造林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每亩500元的一次性补贴,并搞好土地流转,整合项目资金予以扶持,调动了大户、企业参与造林、投资果品产业建设的积极性。成功引进了龙集梨产业化、国苈外贸、秋月果品、晟熙葡萄等龙头企业16家、种植大户38家,带动全县建成了标准化果园50个、梨种植面积4.2万亩、葡萄面积5万亩。

三是坚持增绿与增收相结合,经济林唱主角。今春全市共营造经济林约13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61%。树种既有苹果、核桃、梨等传统优势树种,又有油牡丹、玫瑰、树莓、蓝莓等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新树种。打造了一批经济林特色产业,如威县万亩梨基地,广宗县万亩苹果基地,巨鹿县的4000亩杏树基地、3000亩黄桃基地,南宫市的5000亩油牡丹基地,南和县的1000亩树莓基地,邢台县的5000亩玫瑰基地等,规模大、标准高,有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壮大了我市经济林产业,夯实了群众增收基础。

四是坚持造林绿化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经济沟建设成亮点。结合我市的实际,把造林绿化重点向西部山区转移,大力开展了以山水林电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沟建设。今春重点启动了10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工程。到目前在超额完成了春季造林任务的同时,还完成果树改造提升4.36万亩,建设道路21公里,蓄水池16个,谷坊坝9个,水井13眼,整修水渠8.5公里,扬水站4个,变压器6台,架设线路1万米。为全省太行山综合开发创出了一条具有邢台特色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新路子。

五是坚持技术指导和科技创新相结合,造林绿化高标准。我们始终把提高工程标准、抓好造林质量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来抓。市县林业部门抽调30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分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严把造林质量关,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效。在造林过程中按照规定流程,挖大坑、用大苗、浇大水,严格施工,规范操作。在生态林营造中,大部分树坑都采用了机械作业,规格均达到了60公分见方,苗木胸径达到了3公分以上。在经济林种植中,普遍采用了水平沟、大果坑或带状开沟整地,苗木都达到了一级苗标准。特别是在经济林营造中,各县市积极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了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树莓组培育苗、果树省力化管理等一批高端技术,为建设现代高效林业奠定了基础。如威县在梨产业带建设中,成立了由知名果树专家组成的科技团队,制定了全县梨园建设技术规程,引进了世界先进的主栽品种,从前期规划、栽植到后期管理都按照工业化生产理念,高标准推进,流水化作业,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高水平和高效益。